漿水面的簡介
漿水面是陜甘地區(qū)傳統(tǒng)特色小吃。相傳該名是由漢高祖劉邦與丞相蕭何在漢中所起,其味酸、辣、清香,別具一格,漿水菜的菜以芥菜(花辣菜)為佳。關(guān)中的漿水面類似于酸湯面,是夏季常見小吃,漿水菜的菜多為芹菜。甘肅定西的漿水面更為清淡,清熱解暑,顏色通透、味道較為酸爽,尤以敦煌,天水市甘谷縣禮辛鎮(zhèn)李坪村漿水面出名。山西翼城漿水面與陜西、甘肅類似,但山西永濟漿水面做法則截然不同,其漿水是用做豆腐剩下的漿水發(fā)酵做成,有一種特殊的酸香味,與醋酸(不管是老陳醋,米醋)在口味上有明顯的不同,倒與北京的豆汁味道有點相似。吃面時,加上漿水、大油、香菜、蔥花等,吃來特別酸香爽口,也算永濟特色小吃。
【漿水面的特色】
夏天的漿水,還常常當作預防中暑的清涼飲料,直接飲用。隴上氣候干燥,土地含鹽堿過多,所以常食味酸性涼的漿水,不但能中和堿性,而且還可以敗火解暑,消炎降血壓。夏日常食有利健康。它含有多種有益的酶,能清暑解熱,增進食欲,為夏令佳品。三伏盛暑,食之,不僅能解除疲勞,恢復體力,而且對高血壓、腸胃病和泌尿病有一定的療效。
【漿水面的歷史】
相傳該名是由漢高祖劉邦與臣相蕭何在此吃面時所起。其味酸、辣、清香,別具一格,漿水菜的菜以芥菜(花辣菜)為佳。漿水面入口酸辣清香,回味無窮,并具有開胃之功效,是漢中的名小吃。漿水面,《中國名特小吃辭典》說:“陜西省關(guān)中一帶著名小吃,是適宜夏季食用的酸湯面。”《陜西傳統(tǒng)風味小吃》一書說:“不僅關(guān)中地區(qū),在陜南山區(qū)群眾也喜歡吃漿水面。”《中國小吃·陜西風味》一書則把它定位為“陜西地區(qū)飲食業(yè)及民間大眾化夏令風味食品”。清末蘭州進士王煊所寫(漿水面戲詠),頗能道出漿水面的絕妙之處:“消暑憑漿水,炎消胃自和。面長咀嚼耐,芹美品評多。濺赤酸含透,沁心凍不呵。加餐終日飽,味比秀才何?”
【漿水面的傳說】
楚漢相爭的時候,陜西漢中有個叫韓二的人。他剛結(jié)婚不久,夫妻二人開了個小面館,專供轎夫小販們打個尖消個夜。那時,酸醋還沒有出現(xiàn)。韓二賣面條時,只是在臊子上調(diào)一些油鹽,味道并不好,因此生意很清淡。有一天晚上關(guān)了店門。韓二夫妻倆照例把第二天作臊子用的小白菜洗凈炒好,裝在一個小竹籃里。小竹籃又順手放在一個盛有面湯的大湯盆上,就關(guān)門睡覺了。第二天早晨,店門還未開,就傳來了“咚咚”的敲門聲。韓二開門一看,原來是內(nèi)弟來了,說是他媽得了急病,請姐姐和姐夫去一趟,韓二夫妻倆聞言不敢怠慢,趕快帶上幾串錢就過漢江河去看望鄉(xiāng)下的病人了。韓二的丈母娘已六十來歲了,得了個發(fā)燒病。韓二夫妻倆很孝順,到家后趕緊請大夫看病,忙活了四五天,直到老人病治好了,才轉(zhuǎn)回城,時間已經(jīng)正午。店門打開,又開始接客了。兩個客人走了進來。一個老年人,一個壯年人,都是平民打扮,態(tài)度非常和順。韓二下好面條,找不到白菜臊子了。找來找去,發(fā)現(xiàn)在剩面湯里。他問妻子;“這是咋啦?”妻子想了想說:“一定是貓兒尋食時把竹籃踩翻了的。”韓二想了想,有道理。他端起來聞了聞有一股酸味。他只好對客人說:“客官,對不起,臊子沒有了,湊合著吃頓白面吧!”壯年客人走到湯盆前一看,只見面湯中的小白菜青中帶黃,酸中帶甜,水水象稠酒一樣。他說;“店家,不要緊,我們正想吃點小菜!”老年客人怕吃出了問題,忙說:“依老夫看來,還是小心為是,萬一吃壞了肚子?”壯年客人笑了笑說;“你老過于小心了。這又不是毒藥怕啥?都是吃的東西嘛。”“那——”老年客人捋著花白胡子沉吟了一下又說;“好,那就讓老夫我先嘗第一碗吧!”壯年客人點了點頭。韓二把面湯里的白菜臊子澆上了第一碗面,然后再美美地淋上一勺紅油辣子。老年客人接過來調(diào)勻后先少少地嘗了一口,嗯,沒問題,接著才放心大膽地吃了起來。“怎么樣,好吃嗎?”壯年客人問。“又酸又辣又香,真好吃!”老年客人連連點頭稱贊。壯年客人跑了大半天,早就餓了,迫不及待地叫店家澆上了一碗,他一吃,果然不錯。于是,兩個客人吃了又續(xù),續(xù)了又續(xù)。老年客人連吃了四碗,壯年客人連吃了六碗。壯年客人吃完后抹了抹嘴上的油跡,對韓二說道;“店家,這種臊子面真是好吃,你看該取個啥名字呀?”韓二對這意外的發(fā)現(xiàn)也很高興,他笑了笑說。“小的兩眼墨黑,肚子里沒有點文氣,還是請客官取個名吧。”壯年客人轉(zhuǎn)面對同伴說:“你肚子里的文氣多,你取吧!”老年客人捋著花白胡子沉吟片刻后說;“它稠似水漿,我看,就叫漿水面吧!”“好!”壯年客人和韓二夫妻倆都異口同聲地點了點頭。就這樣,這種把白菜加面湯浸泡幾天后,做出來的漿水面的名聲就傳開了。韓二的小面店天天都門庭如市,生意興隆。后來,他才曉得:那天來的兩個客人,一個是漢王劉邦、一個是丞相蕭何。君臣倆在漢中城里微服私訪民情,異外地發(fā)觀了漿水面的作法的。以后,整個漢中和陜西地區(qū)都流傳開了。
【漿水面的流傳地域】
漿水面,從我國西南到西北多處均有該名稱的小吃,流傳地域較廣,但做法有較大差異。漿水面,《中國名特小吃辭典》說:陜西省關(guān)中一帶著名小吃,是適宜夏季食用的酸湯面?!蛾兾鱾鹘y(tǒng)風味小吃》一書說:不僅關(guān)中地區(qū),在陜南山區(qū)群眾也喜歡吃漿水面。《中國小吃·陜西風味》一書則把它定位為陜西地區(qū)飲食業(yè)及民間大眾化夏令風味食品。實際上, 漿水面雖然做法不同,但西至甘肅,南至漢水上游,都有這一稱謂的小吃。
課程分類